在
财务分析中,毛利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,但很多新手甚至同行都会困惑:怎么分析毛利率才能挖到问题本质?比如遇到 “销售额增长但毛利率下滑” 的情况,不少人只会看表面数据,却找不到根本原因。
今天这篇文章,会从基础概念到实战案例,一步步教你分析毛利率,无论是新手还是需要提升的财务人员,都能通过这套方法,把毛利率分析得明明白白,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支撑。
要学会分析毛利率,首先得掌握它的核心定义、公式和重要性,这是后续所有分析的前提。
毛利率,简单说就是企业扣除直接成本后,销售收入的盈利空间占比。它的计算公式是:
毛利率 = (销售收入 - 成本)/ 销售收入 × 100%
这个公式是分析毛利率的核心工具,必须牢记。比如某产品销售收入 100 元,成本 60 元,代入公式可得毛利率 40%,意味着每 100 元收入中,有 40 元可用于支付运营费用或形成净利润。
在分析毛利率时,很多人会混淆 “成本” 和 “销售收入” 的定义,导致分析结果偏差。这里要明确:
- 成本:特指 “营业成本”,即生产或采购商品时直接发生的费用,包括原材料、直接人工、制造费用(如生产设备折旧),不包含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。
- 销售收入: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,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获得的总收入,需扣除销售退回、折扣等,按 “净额” 计算。

只有准确界定这两个概念,分析毛利率才能保证数据基础的准确性。
学会分析毛利率,对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都至关重要,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:
- 直观反映核心盈利能力:高毛利率说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 “溢价能力” 强,比如奢侈品行业毛利率普遍超 60%,而快消品行业多在 20%-30%。
- 定位成本或定价问题:毛利率下滑可能是成本上涨(如原材料涨价),也可能是定价过低(如促销过度),通过分析可快速锁定问题方向。
- 支撑战略决策:比如通过不同产品的毛利率对比,决定重点推广高毛利产品;通过不同区域的毛利率分析,调整区域销售策略。
面对复杂的毛利率数据,分析毛利率才能不遗漏、不重复?答案是采用 MECE 原则(即 “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” 的结构化思维),把指标拆成单一影响因素,让分析思路更清晰。
要分析毛利率,首先得把它和关联指标绑定,形成公式链条,这样才能层层下钻:
- 毛利率 = 毛利额 / 销售额:这是基础公式,毛利额和销售额任何一个变化,都会影响毛利率。
- 销售额 = 销售单价 × 销售数量:销售额增长可能是单价上涨,也可能是销量增加,需进一步拆解。
- 毛利额 = 销售额 - 成本额:毛利额下滑,要么是销售额增长跟不上成本增长,要么是成本单独上涨。
通过这三个公式,分析毛利率就有了明确的 “路径”—— 从毛利率到毛利额、销售额,再到单价、销量、成本额,一步步深挖。
除了公式,还要结合业务场景,拆解影响毛利率的具体维度,这是分析毛利率的 “抓手”,主要包括三个方向:
- 时间维度:按年月、周、日拆分,看毛利率的趋势变化,比如是否某月份突然下滑(如案例中 8 月异常)。
- 区域维度:按省份、城市、门店拆分,看是否某区域毛利率拖后腿(如案例中湖南省异常)。
- 商品维度:按商品类别、具体商品名称拆分,看是否某类商品拉低整体毛利率(如案例中零食品类的德芙巧克力)。
这三个维度相互独立,又能覆盖所有可能影响毛利率的业务场景,符合 MECE 原则,让分析毛利率不会遗漏关键信息。
理论讲完,我们用一个真实案例(某集团 8 月毛利率下滑但销售额增加),带大家实战演练怎么分析毛利率,从数据到结论,一步到位。
该集团近期出现一个矛盾现象:8 月销售额同比增加 12.20%,但整体毛利率却明显下滑。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毛利率分析,找到下滑的根本原因,为后续调整提供依据。
这个场景很常见 —— 很多企业只看销售额增长,却忽略毛利率下滑,最终导致 “增收不增利”。通过这个案例,能学会毛利率分析来解决这类矛盾。
分析毛利率的步,是确保数据 “可用、准确、完整”,具体操作包括三个环节:
- 创建分析主题并添加数据:将 “商品销售明细表”“门店信息维度表”“商品信息维度表” 上传到分析工具,这三张表包含销售额、成本额、门店、商品类别等关键字段,是分析毛利率的核心数据来源。
- 建立模型关联:拖动表内字段建立关联(如 “门店编码” 关联门店表和销售表,“商品编码” 关联商品表和销售表),按工具提示调整关联设置,避免数据重复或遗漏。
- 编辑核心指标:点击 “新增公式列”,创建 “毛利额” 指标(毛利额 = 销售额 - 成本额),因为分析毛利率需要毛利额和销售额两个核心数据,缺一不可。
- 创建毛利额折线图:将 “日期” 拖到横轴(按年月划分),“毛利额” 拖到纵轴,生成折线图。从图中可见:1-7 月毛利额稳定在 564 万 - 663 万,8 月骤降至 393.48 万,这是分析毛利率的个异常信号。
完成数据准备后,我们通过环比分析,看三个核心指标的变化趋势,这是分析毛利率的 “初步筛查” 步骤:
- 操作:将 “日期” 拖到横轴,“销售额” 拖到纵轴,复制 “销售额” 字段并设置为 “环比增长率”,选择 “自定义图表”(折线图 + 柱形图)。
- 结果:8 月销售额达 1214.23 万,环比增长 12.20%,但销售额环比增长率呈波动下降趋势,说明增长质量不高。
- 分析:在分析毛利率时,销售额增长但毛利率下滑,首先要怀疑 “增长是否来自低毛利产品的销量提升”。
- 操作:同理,将 “毛利额” 设为纵轴,添加 “毛利额环比增长率”。
- 结果:8 月毛利额 393.48 万,环比下降 11.83%,与销售额增长形成反向趋势。
- 分析:这进一步验证了毛利率下滑的核心矛盾 —— 销售额增长的同时,毛利额反而减少,分析毛利率需下一步拆解成本或商品结构。
- 操作:将 “毛利率” 设为纵轴,添加 “毛利率环比增长率”。
- 结果:8 月毛利率 47.02%,环比下降 21.41%,是全年最低值(1-7 月毛利率均在 59%-61% 之间)。
- 结论:通过环比分析,我们确定 8 月是毛利率异常的关键时段,接下来分析毛利率,需聚焦 8 月数据,从区域、商品维度下钻。
在分析毛利率时,区域维度是重要切入点 —— 不同区域的成本、定价、消费习惯不同,可能导致局部毛利率异常。
- 操作:过滤 8 月数据,用 “区域地图” 展示各省份毛利率,按毛利率高低设置颜色渐变(0.43-0.7 区间)。
- 结果:湖南省 8 月毛利率仅 10.83%,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(47.02%),是唯一毛利率低于 20% 的省份。
- 分析:湖南省是分析毛利率的核心异常区域,需进一步下钻到城市。
- 操作:从湖南省钻取到城市级别,查看各城市毛利率。
- 结果:长沙市 8 月毛利率为 - 9.76%(负值意味着成本高于销售额,亏损状态),其他城市均在 15% 以上。
- 分析:长沙市是湖南省异常的根源,接下来分析毛利率需下钻到具体门店。
- 操作:过滤 “长沙市” 数据,查看各门店毛利率。
- 结果:长沙市梅溪湖门店 8 月毛利率 - 15.32%,其他门店均在 8%-12% 之间,确认梅溪湖门店是异常核心。
锁定异常门店后,分析毛利率需进一步拆解该门店的商品结构 —— 是否某类商品拉低了整体毛利率。
- 操作:以 “商品类别” 为横轴,“毛利率” 和 “销售额” 为纵轴,做象限图(高毛利高销、高毛利低销、低毛利高销、低毛利低销)。
- 结果:梅溪湖门店的 “零食” 类别毛利率 - 22.4%,且销售额占比达 35%(属于 “低毛利高销” 象限),是拉低门店毛利率的主要类别。
- 分析:零食类是分析毛利率的关键商品类别,需再下钻到具体商品。
- 操作:过滤 “零食” 类别,以 “商品名称” 为横轴,重复象限分析。
- 结果:“德芙巧克力” 的毛利率 - 45.6%,销售额占零食类的 60%,其他零食毛利率均在 5%-8% 之间。
- 结论:梅溪湖门店的 “德芙巧克力” 是导致集团 8 月毛利率下滑的核心单品,分析毛利率至此已定位到具体商品。
找到异常商品后,分析毛利率还需看具体哪些订单出了问题,避免 “以偏概全”。
- 操作:过滤 “梅溪湖门店 + 德芙巧克力” 数据,按 “日” 划分日期,查看每日毛利率。
- 结果:8 月 1-16 日毛利率稳定在 59%-62%,8 月 17 日骤降至 - 68.3%,之后维持在 - 50% 左右。
- 分析:8 月 17 日是异常转折点,分析毛利率需查看该日的订单明细。
- 操作:创建 “订单明细表”,包含日期、门店、商品名称、成本额、毛利额、销售额等字段,对 “毛利额 < 0” 的订单标记红色(亏损)、“毛利额≥0” 标记绿色(盈利)。
- 结果:8 月 17 日梅溪湖门店有 3 笔德芙巧克力订单,成本额均为销售额的 1.6 倍(如某订单销售额 1076.92 元,成本额 1641.03 元,毛利额 - 564.11 元),且销量是平日的 5 倍(属于 “低价冲量” 导致亏损)。
- 结论:这 3 笔异常订单是集团毛利率下滑的 “直接原因”—— 梅溪湖门店 8 月 17 日对德芙巧克力采取 “低价高销” 策略,导致成本高于收入,拉低整体毛利率。
分析毛利率的最后一步,是将分析结果可视化,方便管理层理解和决策,具体包括:
- 添加时间过滤组件:默认选择 2018 年 8 月,支持切换其他月份对比。
- 添加文本组件:标题设为 “某集团 8 月毛利额下滑诊断报告”,明确报告主题。
- 添加指标卡:展示 8 月核心数据(总销售额 1214.23 万、总毛利额 393.48 万、总毛利率 47.02%),直观呈现整体情况。
- 美化图表样式:统一颜色风格(如增长用绿色、下降用红色),隐藏冗余图例,添加数据标签,让图表更易读。
通过这个案例,我们可以总结出毛利率分析的完整流程,适用于所有企业:
- 数据准备:整合销售、成本、门店、商品数据,创建毛利额指标,搭建基础模型。
- 环比分析:看毛利率、毛利额、销售额的趋势变化,定位异常时段(如案例中 8 月)。
- 区域下钻:从省份到城市再到门店,锁定异常区域(如湖南→长沙→梅溪湖门店)。
- 商品拆解:从类别到单品,找到拉低毛利率的核心商品(如零食→德芙巧克力)。
- 订单监控:定位异常订单的具体日期和明细,找到根本原因(如 8 月 17 日低价订单)。
- 可视化呈现:制作仪表板,让分析结果直观易懂。
分析毛利率,本质是 “从指标到业务” 的拆解过程 —— 先通过公式理解毛利率的构成,再用 MECE 原则拆解影响因素,最后结合业务场景(区域、商品、订单)层层下钻,找到根本原因。
很多人觉得分析毛利率难,是因为只看表面指标,没有结合业务维度;而高手分析毛利率,会把数据和业务紧密绑定,比如从 “销售额增长但毛利率下滑” 想到 “商品结构是否变差”,从 “区域毛利率异常” 想到 “当地成本或定价是否调整”。
记住:毛利率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,而是反映企业经营质量的 “镜子”。学会分析毛利率,不仅能帮企业定位问题,还能为产品推广、区域策略、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撑,最终实现 “增收又增利”。
分析毛利率的步,是先掌握三个核心指标的定义和关联,这是分析的 “地基”,具体包括:
- 毛利率:核心公式为(销售收入 - 成本)/ 销售收入 ×100%,其中 “成本” 仅指营业成本(原材料、直接人工、制造费用),不包含间接费用(如销售费、管理费);“销售收入” 需扣除销售退回、折扣后的净额。
- 毛利额:即销售收入 - 成本,是计算毛利率的基础数据,毛利额的变化直接影响毛利率(如案例中 8 月毛利额 393.48 万,环比降 11.83%,直接导致毛利率下滑)。
- 销售额:由销售单价 × 销售数量构成,销售额增长不一定带来毛利额增长(如案例中销售额增 12.20%,但因单价低或成本高,毛利额反而下降)。
比如某商品销售额 1000 元,成本 700 元,毛利额 300 元,毛利率 30%;若该商品降价到 800 元,销量增至 2 件,销售额 1600 元,成本 1400 元,毛利额 200 元,毛利率 12.5%—— 这就是销售额增长但毛利率下滑的典型情况,分析毛利率时,需先看这三个指标的变化关系。
遇到 “销售额增加但毛利率下滑” 的矛盾,分析毛利率需按 “指标拆解→维度下钻→订单验证” 的步骤,结合原文案例可具体操作:
步,指标拆解:用公式 “毛利率 = 毛利额 / 销售额”,看是毛利额下降导致,还是销售额增长但毛利额增长跟不上。如案例中销售额增 12.20%,毛利额降 11.83%,说明毛利额下降是主因,需进一步看 “成本额” 变化(成本额 = 销售额 - 毛利额,8 月成本额 820.75 万,环比增 35.6%,远超销售额增速)。
第二步,维度下钻:按 “区域→门店→商品” 的顺序拆解,定位异常源头。如案例中先找到湖南(毛利率 10.83%),再到长沙(-9.76%),再到梅溪湖门店(-15.32%),最后到德芙巧克力(-45.6%)。
第三步,订单验证:查看异常商品的订单明细,看是否有低价、高成本的异常订单。如案例中 8 月 17 日梅溪湖门店 3 笔德芙巧克力订单,成本是销售额的 1.6 倍,且销量激增,导致该商品亏损,拉低整体毛利率。
通过这三步,分析毛利率就能从 “矛盾现象” 挖到 “订单级根源”,避免只看表面数据。
区域维度是毛利率分析的重要 “抓手”,因为不同区域的成本、定价、消费偏好差异大,具体操作需结合 “数据可视化 + 层级下钻”,参考原文案例:
步,区域地图可视化:将各省份 / 城市的毛利率用地图展示,按毛利率高低设置颜色梯度(如 0.43-0.7 区间,低毛利用红色,高毛利用绿色),快速定位低毛利区域。如案例中用地图一眼看出湖南省是唯一低毛利省份(10.83%)。
第二步,层级下钻:从高维度(省份)下钻到低维度(城市→门店),缩小异常范围。如从湖南下钻到长沙(毛利率 - 9.76%),再下钻到梅溪湖门店(-15.32%),确定 “省份→城市→门店” 的异常链条。
第三步,数据对比:将异常区域与正常区域对比,看差异点。如案例中长沙其他门店毛利率 8%-12%,仅梅溪湖门店为负,说明问题不在长沙整体市场,而在梅溪湖门店自身(如商品结构、促销策略)。
比如某连锁零售企业分析毛利率时,发现华东区域毛利率 25%,远低于华北区域的 35%,下钻后发现上海门店毛利率仅 18%,再下钻到某门店的生鲜品类,最终找到 “生鲜损耗率过高(15% vs 行业平均 8%)” 的原因 —— 这就是区域维度分析毛利率的典型应用。
分析毛利率到订单级别时,需聚焦 “能反映订单盈利性” 的数据字段,避免无意义的信息堆砌,核心字段包括:
- 基础信息字段:日期(定位异常时间,如案例中 8 月 17 日)、门店名称(定位异常门店)、商品名称(定位异常商品),这三个字段是 “锁定异常订单位置” 的关键。
- 核心盈利字段:销售额(订单收入)、成本额(订单直接成本)、毛利额(销售额 - 成本额)、毛利率(毛利额 / 销售额 ×100%),这四个字段直接反映订单是否盈利(如案例中异常订单毛利额为负,毛利率 - 68.3%)。
- 业务属性字段:销售数量(看是否 “高销量低毛利”)、折扣率(看是否 “过度折扣导致亏损”)、采购成本(看是否 “成本上涨未调整售价”),如案例中异常订单销量是平日 5 倍,折扣率达 40%,导致成本高于销售额。
具体操作时,可创建 “异常订单筛选条件”:毛利额 < 0(亏损订单)或毛利率 < 5%(低毛利订单),再按 “日期 + 门店 + 商品” 排序,快速找到影响整体毛利率的订单。如案例中通过这个条件,筛选出梅溪湖门店 8 月 17 日的 3 笔德芙巧克力订单,确认是毛利率下滑的直接原因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,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jiasou666@gmail.com 处理,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