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 看板是什么?详解数据可视化功能、实时监测 KPI 的核心作用及观远 BI 制作步骤,助企业整合多源数据,提升决策效率与团队协作力。
某连锁药店的运营总监曾每天花 2 小时从 5 份 Excel 报表中筛选 “各门店感冒药销量”,等整理完数据,流感高发期的补货时机已错过。而引入 BI 看板后,他打开系统就能看到 “全国门店感冒药实时销量热力图”,其中 “北京朝阳区 3 家门店库存告急” 的红色预警格外醒目,10 分钟内就完成了补货指令。
这就是 BI 看板的价值 —— 把分散的数据变成 “一目了然的可视化信息”。那么,BI 看板是什么?它如何改变企业的
数据分析方式?下文将从定义、作用到制作步骤,系统解答这些问题。
BI 看板(商业智能看板)是将企业数据(如销售、库存、客户数据)通过图表、指标卡、热力图等可视化形式,集中呈现于统一界面的分析工具。它不是静态报表,而是 “活的数据仪表盘”—— 支持实时更新、交互分析(如筛选、下钻),让用户无需懂技术就能快速获取数据洞察。
与传统报表相比,BI 看板的核心特点体现在 3 个 “更”:
- 更直观:用折线图展示 “月度销售额趋势”,比 Excel 表格里的数字更易发现增长拐点;
- 更实时:数据每 10 分钟自动更新,代替 “人工每日汇总”,避免决策滞后;
- 更互动:点击 “华东区销售额” 可下钻至 “上海某门店某商品”,层层拆解问题。
某制造企业的生产数据曾用 “纯文字报表” 呈现,车间主任需花 1 小时解读 “设备故障率”。改用 BI 看板后,用 “红色信号灯” 标注故障设备、“折线图” 展示故障趋势,主任 3 分钟就能锁定问题设备,停机处理时间缩短 40%。
某电商平台的 “618 大促” 中,BI 看板每 5 分钟更新一次 “各渠道流量转化数据”。运营团队发现 “抖音直播转化率突然从 3% 降至 1%”,立即排查后发现 “直播链接失效”,5 分钟修复后,挽回超 20 万元损失。
某餐饮集团有门店 POS 系统、外卖平台、会员管理系统 3 类数据源,此前需 3 个部门分别提数才能汇总 “客单价”。BI 看板上线后,自动整合 3 类数据,在 “集团客单价仪表盘” 中,“外卖客单价(58 元)低于到店客单价(82 元)” 的差异一目了然,为 “外卖套餐升级” 提供依据。
某科技公司用 BI 看板监测 “年度营收目标达成率”,通过 “进度条 + 数字” 直观展示 “当前达成 68%,距目标差 3200 万元”,并自动拆解 “华东区(达成 85%)超额,西南区(达成 42%)滞后”,管理层可针对性调配资源。
某母婴店的 BI 看板通过 “近 6 个月奶粉销量趋势”,自动预测 “下个月 3 段奶粉需求将增长 25%”,店长提前备货后,避免了以往 “断货导致的 15% 客源流失”。
市场部员工关注 “各渠道广告转化率”,而财务部更在意 “广告投入 ROI”——BI 看板支持 “自定义视图”,两人登录同一系统,能看到各自需要的指标,无需反复调整报表。
某汽车 4S 店的早会中,销售经理用 BI 看板展示 “昨日成交数据”:“全款购车占比 70%,贷款购车审批通过率仅 50%”,信贷专员当场提出 “简化流程” 的方案,当天审批通过率就升至 75%。
某互联网公司通过 BI 看板公开 “各部门 KPI 进度”,产品部发现 “用户留存率未达标” 后,主动联合运营部优化新人引导流程,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 50%,这正是数据驱动文化的体现。
很多人疑惑:“Excel 也能做图表,为什么需要 BI 看板?” 看这组对比就清晰了:
对比维度 |
传统 Excel 报表 |
BI 看板 |
数据更新 |
手动录入 / 刷新,延迟 8-24 小时 |
自动同步数据源,实时更新(最快 10 分钟 / 次) |
交互能力 |
需手动筛选、插入图表 |
支持点击下钻(如 “全国→省份→城市”)、筛选器快速切换 |
数据整合 |
单表最多关联 2-3 个数据源 |
可整合 ERP、CRM、云平台等 10 + 数据源 |
适用人群 |
需懂函数 / 数据透视表 |
全员可用(无需技术基础) |
先回答 3 个问题:
- 谁用?(如店长关注 “门店销量”,CEO 关注 “整体利润”)
- 看什么?(如 “每日销售额、库存周转率、新客占比”)
- 解决什么问题?(如 “及时发现滞销品”“监控促销活动效果”)
某奶茶品牌制作 BI 看板时,明确 “区域经理需实时监控各门店原料库存”,因此核心指标聚焦 “原料剩余量、预警天数、补货进度”,避免堆砌无关数据。
- 数据源:对接门店 POS 系统、电商平台、库存管理软件等(观远 BI 支持 Excel、数据库、API 等 15 + 数据源);
- 数据清洗:剔除重复值、修正错误数据(如 “将‘张三’‘张小三’合并为同一客户”);
- 数据关联:建立 “订单表 - 客户表 - 商品表” 的关联关系(如 “通过订单 ID 匹配客户信息”)。
市场上 BI 工具众多,观远 BI 因 “零代码、高适配” 成为企业首选,尤其适合中小企业:
- 支持拖拽式制作图表,新员工 1 小时就能上手;
- 内置 100 + 行业模板(如零售的 “门店运营看板”、制造的 “设备监控看板”);
- 手机端适配完美,出差时也能查看实时数据。
布局原则:“重要信息放左上,流程化呈现”。以
零售门店看板为例:
- 左上:核心指标卡(今日销售额、目标达成率);
- 右上:趋势图(近 7 天销售额折线图);
- 左下:分类数据(各商品销量柱状图);
- 右下:异常预警(库存低于 3 天的商品列表)。
观远 BI 提供 “网格布局” 功能,拖拽组件即可调整位置,无需设计基础也能做出美观看板。
- 选对图表:趋势用折线图、占比用饼图、地理分布用热力图(观远 BI 提供 30 + 图表类型);
- 交互设计:
- 加筛选器(如 “按日期、区域筛选”);
- 设下钻功能(点击 “华东区销售额” 可查看 “上海、杭州等城市明细”);
- 添预警规则(如 “库存低于 5 天自动标红”)。
- 权限设置:给店长开放 “本门店数据查看权”,给总部开放 “全量数据编辑权”(观远 BI 支持精细化权限管理);
- 测试调整:让目标用户试用(如让 3 位店长提建议),优化 “字体大小、图表颜色” 等细节;
- 持续迭代:每月根据业务变化更新指标(如促销季增加 “活动参与率” 指标)。
背景:该品牌有 80 + 门店,此前用 Excel 统计 “各门店销售数据”,每月 5 号才能出上月报表,常因数据滞后导致补货不及时,滞销品库存占比达 15%。
引入观远 BI 看板后:
- 数据整合:自动同步门店销售、电商平台、库存系统数据,每日凌晨 2 点更新;
- 核心指标:看板展示 “门店销售额 TOP10、滞销品预警(库存> 30 天)、新客转化率”;
- 交互功能:区域经理可筛选 “近 7 天数据”,点击某门店可查看 “该店畅销款颜色分布”。
效果:
- 数据获取时间从 7 天→10 分钟,滞销品发现时间提前 20 天;
- 滞销品库存占比从 15% 降至 9%,资金占用减少 280 万元;
- 区域经理的数据分析时间每天减少 1.5 小时,可专注于策略优化。
数据采集(对接多源数据) > 清洗整合(确保数据准确) > 设计布局(按角色定制指标) > 可视化呈现(选对图表类型) > 交互优化(加筛选 / 下钻功能) > 部署应用(设置权限 + 培训) > 持续迭代(根据反馈调整)
每个环节都体现 BI 看板的 “以用户为中心”:比如 “交互优化” 环节,观远 BI 支持 “手机端自适应布局”,方便店长在巡店时用手机查看数据。
回到 “BI 看板是什么?” 这个问题,答案其实很简单:它是企业的 “数据驾驶舱”——CEO 像机长一样,通过仪表盘(BI 看板)掌握全局数据,及时调整 “飞行方向”(业务策略)。
无论是零售门店的补货决策,还是集团企业的战略规划,BI 看板都能让数据从 “躺在系统里的数字” 变成 “驱动行动的动力”。而观远 BI 等工具的出现,更让中小企业也能低成本拥有这种能力,真正实现 “人人用数据,事事靠数据”。
未来,不会用 BI 看板的企业,可能就像现在不会用导航的司机 —— 不是不能到达目的地,只是会绕更多弯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