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问数是什么?让数据开口说话的实战指南

admin 16 2025-07-23 11:01:57 编辑

引言:从 “3 小时等数据” 到 “3 秒得答案”

某连锁超市的运营主管李姐曾陷入这样的困境:每周一需要 “各门店生鲜损耗率排名”,但她不会写 SQL,只能发消息给 IT 同事。IT 忙的时候,数据要等 3 小时才能拿到,错过早会的决策窗口。

 

而引入观远 BI智能问数功能后,李姐打开系统输入:“各门店生鲜损耗率排名,按从高到低”,3 秒后就收到了带柱状图的答案,图表自动标注 “门店 A 损耗率 12%(远超平均 5%)”,还附带建议:“建议优先检查门店 A 的冷链设备”。这就是智能问数的核心价值 —— 让业务人员用日常话说需求,系统直接给数据答案,不用学报表操作,不用等 IT 支持。

一、什么是智能问数?

智能问数是 BI 系统中 “自然语言驱动的数据查询与分析功能”,它能理解用户用日常语言提出的业务问题(如 “北京地区近 30 天的客单价”“哪些商品的复购率超过 20%”),自动关联企业数据仓库,通过算法解析问题、计算结果,并以 “文字 + 图表 + 分析建议” 的形式呈现答案。

 

在观远 BI 中,智能问数不只是 “数据查询工具”,更是 “业务分析助手”。比如用户问 “本周销售额为什么下降”,它不会只给数字,还会自动拆解:“主要因华东区流量下降 15%(对应暴雨天气)、商品 B 缺货导致损失 3 万元”,并推荐 “查看华东区各门店明细”“检查商品 B 补货进度”。

二、智能问数的重要性:为什么企业必须重视?

传统数据分析中,“80% 的时间花在取数上,20% 的时间做分析”,而智能问数能颠覆这一现状,创造三大核心价值:

2.1 让人人都能用好数据(降低数据分析门槛)

某服饰品牌有 200 + 门店店长,其中 70% 不会用 Excel 数据透视表,以往 “门店销售数据分析” 全靠总部报表。引入智能问数后,店长只需输入 “本店今天的畅销款尺码分布”,系统会自动返回 “尺码 M 占比 42%、L 占比 31%”,并生成饼图。3 个月内,门店主动发起的数据分析次数从每月 50 次增至 155 次,滞销品处理效率提升 60%。

2.2 让决策速度提升 10 倍(缩短数据到行动的距离)

某互联网公司的 “双 11” 筹备会上,CEO 突然问:“近 7 天新用户的次日留存率是多少?” 以往需要暂停会议等 IT 取数,现在通过智能问数实时获取 “留存率 35.2%,环比下降 4%”,当场决定调整新用户引导页,2 小时后留存率回升至 38.7%,单日新增用户留存增加 1200 人。

2.3 让 IT 资源聚焦核心工作(减少重复取数)

某制造企业的 IT 团队曾被 “取数请求” 淹没 —— 每天处理 80 + 条 “查上个月的设备故障率”“统计各车间能耗” 等需求,占工作时间的 60%。智能问数上线后,这些简单查询被系统自动响应,IT 人员得以专注数据模型优化,数据仓库的查询效率提升 45%,报表生成速度加快 30%。

三、智能问数如何实现?观远 BI 的技术逻辑与操作流程

3.1 技术逻辑:四大核心能力支撑

观远 BI 的智能问数不是简单的 “关键词匹配”,而是一套完整的 “理解 - 计算 - 呈现” 系统:

 

  • 自然语言理解(NLU):能解析复杂问题,比如用户问 “北京地区近 30 天客单价高于 200 元的订单中,复购用户占比”,系统会拆分为 “地区 = 北京”“时间 = 近 30 天”“客单价 > 200 元”“复购用户” 等条件,精准匹配数据字段。
  • 业务知识图谱:内置 12 个行业的术语库,自动识别 “坪效”“损耗率”“LTV” 等专业词汇。比如零售行业用户说 “坪效”,系统知道是 “销售额 / 经营面积”,无需手动解释。
  • 智能计算引擎:对接企业数据仓库,实时计算结果,自动选择最优可视化形式 —— 趋势用折线图、占比用饼图、排名用柱状图,无需用户手动设置。
  • 答案优化:不仅给结果,还做解读。比如返回 “门店 B 销售额增长 15%” 时,会补充 “主要因周末促销,环比上周增长显著”,并推荐 “查看促销活动的 ROI”。

3.2 操作流程:3 步上手,无需技术基础

哪怕是次用的业务人员,也能快速掌握:

 

  1. 打开智能问数入口:在观远 BI 首页点击 “问数据” 按钮,弹出对话框(支持 PC 端和手机端);
  2. 输入问题:用日常语言描述需求,比如 “上海门店本周的外卖订单占比”“新老用户的客单价差异”;
  3. 获取答案与深入分析:系统 3 秒内返回 “文字 + 图表” 的答案,点击 “下钻” 可看明细(如 “上海门店 A 的外卖订单占比 45%”),也能追问 “和上周比有什么变化”。

四、观远 BI 智能问数的 3 大差异化优势

对比传统 BI 的 “关键词搜索”,观远 BI 的智能问数更懂业务、更精准、更灵活:

 

对比维度 观远 BI 智能问数 传统 BI 搜索功能
理解复杂问题 支持多层条件(如 “北京地区近 30 天客单价> 200 元的复购用户占比”) 仅支持简单关键词(如 “北京 客单价”)
行业适配性 内置零售、制造、电商等行业术语库,自动识别 “损耗率”“产能利用率” 需用户使用系统字段名(如 “客户生命周期价值”)
答案呈现 自动生成分析结论 + 可视化图表 + 相关问题推荐(如 “是否需要按支付方式拆分”) 仅返回数据列表,需手动整理分析

五、实战案例:某生鲜电商的智能问数应用

背景:该电商有 100 + 前置仓,运营团队需要实时监控 “库存周转、损耗率、配送时效”,但 80% 的运营人员不懂报表操作,IT 团队每天被 50 + 取数请求占用大量时间。

 

引入观远 BI 智能问数后

 

  • 前置仓店长自主分析:输入 “本店今天的水果损耗率”,系统返回 “苹果损耗率 8%(预警值 5%)”,并提示 “可能因冷藏温度过高(实测 8℃,标准 5℃)”,店长立即调整设备,次日损耗率降至 4%。
  • 区域经理巡仓:在手机端问 “华北区各前置仓的库存周转天数”,3 秒获取排名,发现 “前置仓 C 周转天数 12 天(远超平均 7 天)”,当场安排滞销品促销,3 天周转天数降至 9 天。
  • 总部决策会:CEO 问 “近 7 天的订单取消原因分布”,系统自动分析文本数据,得出 “35% 因配送延迟,25% 因商品质量”,当场决定 “增加配送车辆 + 强化入库质检”,订单取消率从 8% 降至 5%。

 

效果

 

  • 业务人员的数据分析频率从每周 3 次增至每天 12 次;
  • IT 团队的取数请求减少 70%,数据模型迭代速度提升 50%;
  • 运营问题的平均解决时间从 24 小时缩短至 3 小时,用户投诉率下降 32%。

六、总结:智能问数的核心价值 —— 让数据 “用起来”

智能问数的本质,是打破 “数据孤岛” 与 “技术壁垒” 的桥梁。它让 “不会 SQL、不懂报表” 的业务人员也能自由探索数据,让 IT 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,更让企业的每一个决策都有数据支撑。

 

观远 BI 的智能问数正在重新定义 “人与数据的关系”—— 不是人适应系统,而是系统理解人。正如某零售企业的 CIO 所说:“以前数据像锁在保险柜里的黄金,只有少数人能拿到;现在智能问数像配了无数把钥匙,人人都能打开保险柜,让黄金真正创造价值。”

附:智能问数常见问题

  1. 能处理多语言问题吗?
    观远 BI 目前支持中文(含方言词汇如 “晓得不”“啥子”)和英文,未来将增加日语、韩语等多语言支持。
  2. 复杂问题会出错吗?
    系统会自动校验逻辑,比如用户问 “同一订单的支付金额 + 未支付金额”,会提示 “逻辑矛盾,同一订单状态唯一”,并建议修改问题。
  3. 数据安全如何保障?
    支持按角色设置权限,比如店长只能查询本门店数据,CEO 可查看全量数据,确保敏感信息不泄露。
上一篇: 常见的数据分析工具: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工具?
下一篇: 引流数据怎么做?从数据到增长的实战方法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