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鱼数据工具演变历史:
从Excel到引入观远数据分析平台
我们开始去寻找一个产品来补足整个数据产品的矩阵。回过头来看一下公司内部整个数据工具的演变历史。

Excel时期:最初斗鱼整个数据规模很小,其实是用 Excel 来处理数据,已经可以满足大家日常的一些工作需要。
增加基础数据后台: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和升级,数据开始了快速地积累,需要用到数据的场景越来越多。简单举几个例子:产品上线需要定效果,看每天参与人数,收入等数据;主播运营,需要时刻关注直播间的数据变化,方便实时和主播沟通今天的直播情况,做复盘和改善;每个月整个公司的经营性报告,需要从各个维度复盘过去一个月的经营情况。为了方便我们日常业务中使用到这些基础数据,我们开始做了基础数据后台。这个后台其实相对固化,只有固定的数据维度、数据指标,点击查询把数据导出来,单纯为了方便整个数据的提取。
自研报表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:后来业务需求上来后,基础数据后台跟不上发展了,于是上线了自研的报表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,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数据矩阵。通过这一套数据矩阵解决不同的需求,提升了整体分析师的产出效率,并应对越来越多的问题。
被动的解决数据需求我们解决了,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,更要主动出击,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通过数据去探寻业务的本质。要做到这个事情,就意味着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产品升级。那么什么样的产品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升级呢?总结了以下几个点。最重要肯定是成本,不管是采购成本以及维护成本,都需要去和自研系统做成本比较。
其次,从产品能力上主要关注这五个点:
,视觉美观。不仅仅是整个产品 UI 界面,更重要的一个点是图表组件的丰富度,以及最后整个版面的协调和美观。业务人员是不是可以轻松地做出来一个好看也好懂的报表?
第二,简单易用。不光是要对分析师友好,同时也需要对业务使用者友好。当用户有想法时,例如看完图表有一些猜测,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对图表进行改造、补充,或者改变看数视角,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数据探索。
第三、随时随地。对于直播公司来说,很多运营同学大多数工作时间都不在电脑前,甚至不是在公司里。那么为了满足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场景下看数据的需求就非常重要。
第四、易于集成。前面讲到比较难管理各个数据口径。那么系统可以很轻松地和其他系统进行集成,把别的系统就作为展示渠道,而数据的口径和内容可以统一收口到这一套系统里面。那么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数据口径问题。
第五、易于维护。从斗鱼来说,虽然发展了这么多年,整个业务已经趋于成熟稳定,但是不少的细分场景,还在进行不断地迭代和尝试。在这些方面,数据肯定要跟得上,那数据报表的内容也需要实时跟着业务变化进行变化。
总而言之,除了成本和性价比这些硬性指标之外,我们需要的一款产品就是可以帮助用户获取数据分析能力的产品。这也回到了主题,让数据成为工具,让分析成为能力。综合以上因素,我们最终选择了观远数据。
接入观远数据到现在也就两个月时间,我们做了一些什么事情?
件事情是重置了一套斗鱼内部的数据门户,涵盖了全平台的日常经营所需,也细分到了分区、主播、产品,用户层面。这是从上到下各个层面,把过往自研报表平台里的核心报表都进行了一次重置。这套门户和之前的报表工具体系有什么区别?
一个是交互体验升级。首先观远数据有很多丰富而且很美观的图表样式,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搭建出一套漂亮的报表。不管是用来做简单的报表,还是数据大屏也好,甚至一线也开始直接通过观远去做周期性的分析报告,整个页面都比较有设计感。同时,观远的页面支持跨平台展示,很好地满足了我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看数的需求,也能支持一定程度上的数据回写,有了一种移动办公 App 的感觉。
另一个方面是这套产品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。以前老的报表平台,看数就是看数,一个表格就是一个表格,彼此之间是孤立的,只能形成被动的信息接受过程,没有办法让用户完成主动的探索。借助于观远平台,斗鱼新的数据门户可以做到不管是数据的上下钻取,还是多个图表的联动,甚至是直接点击编辑,调整卡片样式、指标维度、筛选条件等等,都非常方便用户在看数之后的及时猜想和验证。
数据驱动业务这个话题,是每一个数据分析师绕不开的。过去,我们在斗鱼有一个思路,通过人来做这个事情,通过人去建立合作关系,去培养信任度,去树立话语权,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数据的建议去慢慢获取业务方的认可,从而实现影响整个业务决策的目的。这一套路径其实是非常有效的。
因为有人的参与,那么面向不同的业务方,可以很灵活地去推行这一套模式。但有一个问题是,我们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依赖于个人的魅力,我们需要通过体系,通过工具,让个人能力慢慢地沉淀成组织能力。这也回到主题,让分析成为能力这一句话的真实含义。我们数据中台目前就是顺着这个思路在做的。
首先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报表邮件订阅去让大家养成看数据的习惯,然后再慢慢地通过数据去给建议,引导大家做基础的数据洞察。现在我们更进一步,提供一套好的数据工具,让大家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巧,让数据成为每一个人做业务的工具,让每个人都能通过数据找到对业务有用的信息。这件事情是比数据中台单纯培养一个熟练、高效、能力很强的数据分析团队更有价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