析议论坛 | 以AI赋能数据分析,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仍是国内主流打法

网友投稿 654 2018-05-02


点击上方 观远数据 订阅!


近日,爱分析在京举办了2018·中国大数据高峰论坛。针对数据分析平台这一大数据行业重要细分领域,爱分析邀请了观远数据创始人苏春园/九章云极创始人方磊、和日志易创始人陈军三位创始人进行圆桌讨论。


嘉宾及公司简介

观远数据创始人苏春园

观远数据是做新一代的BI,专注于BI和AI的结合,做企业经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。

过去的BI强调看数据,更多倾向于可视化,但是我们更强调看数据到最后更智能的决策,有一个完整的路径,从BI到AI整体的规划。目前布局的行业是零售、金融、互联网等行业。


九章云极创始人方磊

九章云极其实是一家非常早就定位数据科学平台的厂商。通过提供软件产品,为大客户建立训练模型。数据分析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,从可视化更多地往模型转变,这也是数据科学平台的定位和价值所在,就是让我们的企业可以更容易的像使用EXCEL一样构建模型,使用模型。


日志易创始人陈军

日志易是对IT系统的日志和指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、分析、可视化的产品。主要是用在IT的运维监控、运维分析、业务分析、安全审计等方面。

现在也切入智能运维领域,帮助大型企业打造智能日志中心,把机器学习等AI技术用在日志、指标数据等机器数据上,从而对其进行智能分析。



会上,三位创始人就分析平台的智能化趋势,分析平台应该选择通用性还是垂直性发展路线,分析平台如何突破工具软件天花板以及中国厂商是否应该效仿Splunk等国外厂商发展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。


爱分析ifenxi将观远数据创始人兼CEO苏春园的部分圆桌讨论内容实录整理,分享如下:


数据分析平台智能化是趋势

但人在决策中作用依然重要


苏春园

上个月的今天,我们观远数据在上海做了2018年产品发布会,分享了我们从智能化这个方向上对市场的解读。


因为我们在BI领域,刚才也提到我们看的方向是BI和AI怎么结合,但是这两者的结合需要一个路径,为此我们提出了“5A”的理念:

做数据分析,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“敏捷化(Agile)”,就是能基于企业已有的大量数据资产快速形成指标体系。

第二步就是场景化(Accurate)。比如零售行业,便利店是我们切的一个场景。单点分析应该怎么分析,它可能慢慢的就不仅是敏捷工具的概念,更进一步是一个场景化。我们提供的思路就是给他一系列的场景分析的模版,可以套用这个行业最好的分析实践。

第三步是自动化(Automated)。有了前两步的工作后,我们希望实现自动化。比如数据的自动关联、自动告警等等。

第四个就是行动化(Actionable),指根据现有信息对未来拟采取措施给出建议和指导,最后辅助业务人员作出可行动的决策。

最后一步就是算法和业务的深度融入,我们称之为增强化(Augmented),意为增强的应用。比如智能订货,或者是更精准的预测和路线的规划。


所以大体上我们觉得智能化的趋势是毫无疑问的,如何实现智能化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探讨。


未来AI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人做决策?

还是说仍会如目前一般,由AI提供辅助,

人做最终的决策?

苏春园

我的看法是真正能够扎入到行业,扎入到场景,真正在这个行业里面通用化,然后再跨行业复制。


比如观远数据目前布局零售、金融等行业。我们会在零售行业某些应用的基础上,尽量提炼共性,发现客户的刚需,比如门店或单品的管理等,这都是在行业市场通用的场景,然后再尝试在整个行业推广。从国外发展来看,诸如Salesforce等厂商也都是这样的逻辑。

打磨产品是核心,要在解决方案和产品中找到平衡点。


在银行业,客户不是不付钱给工具软件,而是不付钱给国内的工具软件。

在BI领域,Gartner发布的魔力象限图,过去十几年从未有过BI厂商入选。BI在中国也并不是一个新市场,为什么不能入选?这是值得大家深思和讨论的。


不管是工具,还是解决方案,最后对企业来说就是体现为价值。

以Tableau为例,它能在10多年内崛起,正是因为抓住了self-service这个痛点。美国的企业客户,很有工具精神。Self-service契合了这一点。所以从我们的这个角度来说,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价值,这个价值需要基于国内客户的使用习惯等特性。


中美发展有差异,国内一站式平台仍将占据主流。


美国同行的发展确实非常值得借鉴。以BI领域为例,国外客户在使用BI工具时,可能会同时采用几家厂商的产品,因为各家的产品主打的特点有所不同,这也导致行业整体比较分散。但是国内市场与此不同,国内客户更希望厂商交付的是一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,进而能够快速的开始数据分析的构建、探索等等。这是国内外的不同之处。


另外,国内比美国更强调敏捷BI的概念,因为国内的业务变化实在太快,很多业务指标都在快速变化。而美国BI厂商,他们的产品战略通常是全球化的。因此不太可能为了中国的某个场景去改变整体产品迭代方向。这也是从本土需求衍生出来的产品端的巨大差别。


您几位更看好一站式的分析平台,

还是场景化、模块化的工具?

苏春园

企业级市场从国内到国外,还是很理性的市场。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,一开始可能是一站式,之后客户肯定趋向于找细分领域做到最极致的产品。


数据分析平台市场未来三五年内还是主流,

行业发展会否趋于集中?

这个拐点会是何时?

苏春园

远期来看,毫无疑问会有整合。

短期来看,任何一个玩家只要能做好某个点,某个场景,就有生存的机会。我与很多CIO做过交流,发现现在企业给分析工具的预算是很充足的。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,创业公司专注某个点打造核心竞争力,就有存活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。至于商业模式上如何继续延展,和上下游协同,就是一个新的话题了。


观远数据| 观点精选

2018零售新机遇——AI+BI构建零售决策大脑

观远数据与您一起探讨人工智能新机遇!

观感 | 与品觉老师聊数据的本质(三)

上一篇:2018零售新机遇——AI+BI构建零售决策大脑
下一篇:再下一城!观远算法天团再夺黑客松冠军!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
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