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快速辨别常用报表工具和Bi报表工具
一、报告≠BI
许多人认为报告是BI。事实上,报表只是BI的一部分。虽然 BI 应用的结果通常需要通过报表来展示,但 BI 绝对不仅仅是报表。
其实大家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15年前的ERP一样。1998年,国内两大巨头金蝶和用友都开始宣布从财务软件进入ERP领域。于是,ERP逐渐为世人所知,大家开始对什么是ERP有不同的看法。
财务+进销存是ERP?没有MRP的ERP不叫ERP?显然,国外ERP厂商和国内ERP厂商引导大众理解ERP是不同的。过程是曲折的。我们不要谈论它。现在我们只总结15年后的今天。大家对ERP的理解还有偏差吗?ERP供应商还在强调不同的概念吗?答案是,不,大家统一起来,又回到了原点:也就是说,ERP其实是一个系统,它强调的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,将各种资源的匹配系统化,只有系统地匹配这些资源,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增强竞争力。到底ERP包含哪些功能模块,很少有人强调。现在中国’
因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最终大家对BI的理解会回归理性的本源:即BI是辅助决策的智能系统。关键信息,让决策者根据数字进行决策,最终提高决策水平。至于使用什么技术来实现上述目标,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那么,基于大家现阶段的理解,我们来对比一下报表和BI的联系和区别,让大家思考一下,我们需要什么?
二、EXCEL 报表 VS BI
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现阶段是如何满足决策管理者的分析需求的:97%以上的各种报表是通过EXCEL表格手动整理的,只有不到3%是利用IT技术实现报表的自动化。随着决策者对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,报表也越来越复杂(甚至出现了所谓的“中国式报表”——在一个EXCEL页面里,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决策者关心的所有东西,只是讨厌屏幕或不够大)。我们都知道,这些大量的人工处理容易出错,无法及时获取。于是,很多公司都有专人负责报表制作,而这些报表制作人员加班加点也很普遍。你的努力有什么效果?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决策者,问他们:你看过厚厚的一摞报告了吗?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回答:是的,但通常只有一两个。没时间,真的觉得有问题,就请人问问。
顺便说一句,这就是问题的关键——我们正在向决策者提供大量报告,那为什么没有帮助呢?
因为一旦信息过多,就会变成“信息洪流”。莫什?鲁宾斯坦和爱丽丝?Firstenberg 在他的《脑型组织》一书中写道,一位 17 世纪的欧洲绅士“在他的一生中接触到的信息比日报还少”。陷入“信息洪流”。
然后问决策者,您希望如何将信息提供给您?“我也不能说,反正我们希望有问题的时候,我总能知道。”
换言之,报告无法实现决策者的“希望”。这句话的核心有两点:第一,有问题告诉我。如果没有问题,我不需要关注。第二个是我总能知道。
大家想一想,报表能不能实现?首先,报告不能快速让决策者识别是否存在问题,它只是列出一堆数字。第二,报告人再厉害,领导也基本不可能为所欲为。——这时候,报告人可能会抱怨:你让你做这么多报告,你却很努力地做出来。既然这些报告没有用,那该怪谁呢?
是的,没有人会怀疑。我们不想责怪任何人,让我们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简单地说,使用 BI 技术改变决策者获取报告的方式:
1、通过仪表盘+多维分析+钻取:仪表盘让决策者首先看到哪个KPI指标有问题,问题的原因是什么?分析问题的真正根源。
2、BI系统可以提供“拉”和“推”信息。决策者可随时登录BI系统查询,或系统通过邮件或短信推送关键信息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BI是一个系统,是立体的、多方面的,报表只是一种呈现方式。
三、报表软件VS BI软件
所以,有人说:那我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决策者想要的报表,然后添加一些仪表盘和图表,这还不够吗?不需要 BI。报表软件多好啊,做个简单的SETUP,写SQL就可以设计报表了,就像BI一样,要规划数据仓库,要ETL,还要建模型,好麻烦.
我们总结过,企业通过IT技术实现决策分析需求时,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。大多数公司已经或正在计划实现报表自动化或报表图形化的阶段,即一些报表软件和前端显示。该工具可以实现的阶段:
“报表的手动处理”->“报表自动化”->“报表图形”->“仪表盘+多维”->“数据挖掘”
那么,让我们比较一下报表软件和BI系统的区别。
报表只能实现查询,查询只能告诉你事实是什么?不管查询界面多么花哨,多么简单,多么方便。
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,还需要知道为什么,这需要分析。实现分析有两个要素,一是任意维度;另一种是任意分析路径。举个例子:你是一个连锁集团的销售总监。当系统告诉你 2008 年的收入比 2007 年下降了 5.3%,你接下来会怎么做?
从各个分店来看,2007年排名前两位的大店收入只有80%左右。
这时就需要从商品的角度来分析,这两家门店的哪些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。
从时间上看,快速下降的品类有没有季节性?
再回到分支的角度来看,下降速度更快的品类的其他分支是否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?
从客户的角度来看,哪些客户主要消费这些品类?哪些主要客户的销售额同比下降导致了这一结果?
回到时间的角度,看这个季度的月收入,哪个月的降幅最快?
上例中,分支、类别、时间、客户等为维度,“先分析……再分析……”为分析路径。
1、任何维度
报告可以是多维的。什么是真正的任意维度?它不仅仅是任何维度的任何组合。报告很好。
是的,报表是可以的,但是我们看看,如果要实现上面的多维度分析,需要做多少报表呢?
TOP10分店收入
品类销售报告
品类销售趋势分析
分店品类销售分析
品类客户销售分析
季度销售分析
…
那么究竟什么是任意维度呢?对不起,纠正它,它应该是任何维度的任何“动态”组合。
动态是指浏览用户自己可以通过鼠标拖拽完成,无需经过报表设计器。这就是关键!
2、任何分析路径
再看分析路径。
“解析路径,不就是报告钻探吗?”
是的,分析路径的实现过程就是设置报表之间的drill。
“那报表软件也可以。”
是的,只要报表之间的参数传递设计好,实现报表之间的钻取是没有问题的。只要……
先不说传输报表软件的设置参数有多麻烦,关键是通过这个设置得到的分析路径是固定的,A报表-》B报表-》C报表。但实际上,决策者的分析思维是不确定的。虽然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规的路径,但在实践中,总是需要一些非常规的路径。
真正任意的分析路径可以由决策者确定,而不是由 IT 人员预先设定。决策者的“不寻常之路”已成为IT报告制作者无法摆脱的“噩梦”!
3、报告软件的几个障碍
其实,报表软件还是有几个难关的:
首先,一个报表有一个SQL,如果有变化,需要修改SQL,维护起来很麻烦;
其次,对于复杂的应用,需要编写复杂的存储程序来实现,维护麻烦,运行效率低;
三是权限管理。刚开始用报表软件的时候,可能大家都没有太在意,以为只有官员用,人不多。但是你可以慢慢发现,即使个人用户不多,当报告数量增加时,权限的设置也变得很麻烦。有些报表软件的权限管理是很基础的,就是在设计报表的SQL的时候,可以加上where条件。这样,由于where条件不同,同一样式的报表必须设计成N多份报表。对于一些公司来说,看报表平台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有数百篇报道。仔细看,报道不多。但是,同一份报告后面有一个括号,
当然有的报表软件优化了这块的功能,至少是角色授权的,这样只要这个角色浏览报表就会自动按照这个权限控制,不需要对每一个报表都进行授权. 如北区销售总监,其条件为“部门=’北区’”。但是当角色很多,授权维度的数据量也很大的时候,也很繁琐。
4、报告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
你是一个连锁集团的销售总监。您最近正在准备促销活动。为了使本次促销活动更有效,成本更低,您需要立即了解以下信息:
哪些类型的客户(年龄、收入、性别、教育)更有可能购买促销产品?——有了它,您可以更精准的投放促销广告,降低广告成本,提升广告效果。
这些类型的客户同时购买了哪些其他产品?——您可以同时参与促销活动,也可以将其展示在促销品旁边,增加促销收入。
上述类型的顾客通常在什么时间消费?- 决定何时开始促销?多久时间?
过去类似的促销活动是如何进行的?促销产品的销售变化?客运量增加了吗?单价上涨了吗?- 决定是否进行促销。
…
以上都是报表软件无法完成的任务,但利用BI的数据挖掘技术,可以轻松获得以上答案。
“好吧,我为U服务了。虽然我们也想做得更好,但现阶段我们只想自动化报告。另外,我没有太多预算,所以我必须购买报告软件。”
如果实在无法增加预算,那就比较麻烦了……不过可以选择只购买BI产品的部分模块,现在只用于报表,以后可以在上面添加模块在它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。这样一来,你就不用买一个报表软件了,1-2年后又要重新购买一套软件,浪费金钱和精力。
四、BI 价值思维
商业智能不是让你相信你所知道的,而是促使你思考更多的问题和疑虑。
BI 迫使我们怀疑得出的结论,回到初步阶段,并重新设定假设和条件。它促使我们思考,而不是给出事实。
BI允许您从不同的角度查询一系列相关数据,以在一组不确定的条件下更接近真相。
您需要 BI 工具来帮助做出最佳决策,而不是正确决策。
BI 做出超越结果的决策。
关于观远数据软件
广州观远数据软件有限公司(观远BI)是国家认定的“高新技术企业”,以提升和挖掘企业客户数据价值为使命,专注于商业智能(BI) 和大数据分析软件产品和服务。在企业进入数据化、智能化的大趋势下,观远数据软件作为业内最早专注于企业数据化、智能化的产品公司,在众多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,赢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。